當前欄目:首頁 > 國學文化 > 明清小說 > 正文
國學文化
  • 顏良文丑在演義和歷史中都有哪些表現(xiàn)
  • 時間:2019-08-24 11:03:24        編輯:xinzheng_b        點擊量:2678次
  •        顏良文丑,我們提到這二人,最多的想到他們是關羽的背景板。對于顏良文丑在演義和歷史中的具體表現(xiàn)卻都只知道個大概,具體他們有哪些表現(xiàn)呢?
           先看看演義里的二人。
           顏良文丑第一次被提到,是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。潘鳳剛死,袁紹嘆息:“可惜吾上將顏良、文丑未至!得一人在此,何懼華雄!”在袁紹眼里,顏良文丑肯定是比華雄要強的,但是此時我們還是抱有懷疑態(tài)度,畢竟上將潘鳳剛剛掛。
           第二次出現(xiàn)是孫堅偷偷拿走傳國玉璽,被手下人告發(fā),袁紹當眾諸侯的面跟孫堅對質,氣氛緊張,顏良文丑二人拔劍出鞘,與孫堅等人對峙,被眾諸侯勸住了。
           第三次出現(xiàn),袁紹想占領韓馥的冀州,韓馥的手下耿武、關純偷偷埋伏,想要干掉袁紹,但是一出場就被顏良文丑一人一招給殺了,這是二人第一次出手,毫不費力將無名小將干掉。
           前面幾次兩人都是抱團出現(xiàn),后面就開始分開表演了。
           公孫瓚與袁紹約定同時攻打冀州,但是袁紹暗中使詐,讓韓馥獻出冀州,公孫瓚指責袁紹背約,上馬親自與文丑戰(zhàn)不到十回合就敗下陣,并且文丑還以一敵四,殺了公孫瓚一個部將,另外三個都逃跑了,一直到趙云出現(xiàn),兩人六十回合戰(zhàn)平,這場戰(zhàn)斗才算結束,文丑之勇不亞于趙云!
           后來顏良文丑二人,為袁紹拒公孫瓚亦有戰(zhàn)功。所以,平定河北的時候,顏良文丑是袁紹的主力大將,立下了汗馬功勞。
           河北平定之后,便是在官渡之戰(zhàn)出場,這一段都很熟悉。
           顏良領十萬精兵進軍白馬,先斬了宋憲魏續(xù),然后二十合戰(zhàn)敗徐晃,之后就被關羽陣斬。
           顏良死后,文丑出戰(zhàn)。曹操以馬匹、糧草為誘餌,讓文丑的軍隊去搶,導致陣型大亂,被曹操打敗。敗退途中,文丑冷箭射中張遼頭盔,又一箭射中馬匹面門,幸虧徐晃趕到,才救了張遼,文丑又幾回合戰(zhàn)敗徐晃。眼看著要將二人殺了,關羽突然出現(xiàn),三回合將文丑戰(zhàn)跑,赤兔馬快,跟上一刀砍死文丑。
           以上就是二人在演義中的表現(xiàn),文丑相對顏良表現(xiàn)更為突出,畢竟有和趙云戰(zhàn)平的功績。
           真實的歷史上,顏良文丑二人就只在官渡之戰(zhàn)有出場,而且跟我們所知的差不多。
           顏良在白馬之戰(zhàn)中,被關羽刺死;文丑后來在延津這個地方被曹操以誘敵之計亂了陣型,死于亂軍之中。
          《武帝紀》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,未至十馀里,良大驚,來逆戰(zhàn)。使張遼、關羽前登,擊破,斬良。遂解白馬圍。紹於是渡河追公軍,至延津南。公勒兵駐營南阪下,使登壘望之,曰;"可五六百騎。"有頃,復白:"騎稍多,步兵不可勝數(shù)。"公曰:"勿復白。"乃令騎解鞍放馬。是時,白馬輜重就道。諸將以為敵騎多,不如還保營。荀攸曰:"此所以餌敵,如何去之!"紹騎將文丑與劉備將五六千騎前后至。諸將復白:"可上馬。"公曰:"未也。"有頃,騎至稍多,或分趣輜重。公曰:"可矣。"乃皆上馬。時騎不滿六百,遂縱兵擊,大破之,斬丑。
          《袁紹傳》紹進軍黎陽,遣顏良攻劉延于白馬。沮授又諫紹:"良性促狹,雖驍勇不可獨任。"紹不聽。太祖救延,與良戰(zhàn),破斬良。紹渡河,壁延津南,使劉備、文丑挑戰(zhàn)。太祖擊破之,斬丑。
          《關羽傳》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,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。羽望見良麾蓋,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,斬其首還。
           關于顏良文丑的記載基本就見于《三國志》武帝紀,袁紹傳,關羽傳之中,三個地方描述基本一致。用孔融的話為兩位上將做一個結尾:“顏良、文丑,勇冠三軍。”
    我來說兩句
    登錄后可評論



  • 中國教育部
  •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
  •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
  •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