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太祖趙匡胤——善待功臣的千古一帝
時間:2019-10-10 16:07:51 編輯:xinzheng_b 點擊量:2822次
權力是人類社會一個“虛無”的東西。在中國古代,卻有很多人圍繞這個虛無的東西不惜爭得頭破血流,以至于造成大的國家動蕩,甚至連年戰(zhàn)亂。其實權力這種東西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爭權奪利之人。所以大家會看到,古代中國朝代更替頻繁,每每皇帝登基之時,總會有一群人為之斗的死去活來。所以后來就出現了政治上站邊,進一步又衍生出圍繞權力斗爭的黨派。反觀皇室,有的皇帝在得到皇權之后還不滿足,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力與鞏固皇位,把與自己一起南征北戰(zhàn)的開國功臣殺戮殆盡。這種王者的“風范”,不在少數。其中諸如朱元璋、劉邦都是其中的一員,對待開國功臣可是毫不手軟。
在這種事情的處理上,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避免后世詬病,巧妙的避開了大殺特殺,堪稱是最善待功臣的千古一帝。他用一妙計收回兵權,這便是“杯酒釋兵權”,不僅不殺功臣,而且還封官加爵。這種和平的手段在后世也廣為稱贊,因為從中不難看出,這不僅避免了一場政治動蕩,而且也可以避免出現戰(zhàn)爭時期沒有將領可用的尷尬境地。就是因為這樣,當年與趙匡胤一起打下北宋江山的北宋五大名將,這便是王審琦、張光翰、高懷德、張令鐸、石守信等5名虎將全部善終,那么就讓我們來看一下他們最后得了個什么樣的結局。王審琦(925-974)字仲寶,他為人厚重,有勇有謀,善于騎射。因為戰(zhàn)功累遷東西班都虞侯、被迫交出兵權后,還得到皇帝的重用,跟隨趙匡胤征戰(zhàn)太原,次年鎮(zhèn)守許州,居住在開封。
張光翰受到趙匡胤的重用,擔任節(jié)度使,不過歷史上對于他的記載,并不多。而高懷德 (926年—982年),字藏用,是后唐中軍都指揮使高思繼的孫子,后周天平節(jié)度使、齊王高行周的兒子,更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妹夫,北宋開國功臣,交出兵權后改任武勝軍節(jié)度使。而張令鐸在宋太祖“杯酒釋兵權”時,被罷免了侍衛(wèi)親軍馬步軍都虞侯的軍職,改任為鎮(zhèn)寧軍節(jié)度使。為了表示與張令鐸“共富貴”,趙匡胤讓興元尹趙光美娶了他的第三個女兒,結為親家,張令鐸繼高懷德之后成為宋太祖的第二個政治聯(lián)姻的將領。他隨后進入朝廷,因病留京。最后一位叫做石守信,被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時,在972年(開寶五年),他的兒子石保吉娶宋太祖第二女延慶公主。
在979年(太平興國四年),跟隨宋太宗征遼。982年(太平興國七年),鎮(zhèn)守陳州。從他們這五位功臣的生平經歷不難看出,他們交出兵權的舉動是明智的,因為至少還擔任一些官職,雖是虛職,但大多衣錦還鄉(xiāng),頤養(yǎng)天年。而趙匡胤的幾杯美酒,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大將獨攬軍權的問題,被譽為“最高政治藝術的運用”,成為千古佳話。趙匡胤愛惜人才,重大局重時勢更重英雄,為了大宋江山不惜政治聯(lián)姻,所以說他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國明君。